OPH-Tech
400-960-3319
广州豪赋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进入眼球的光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点的眼,称为散光眼。严格地讲,人眼的屈光系统均包含着轻度的散光成分。形成散光眼屈光不正的光学原理,是由于屈光系统的两个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同,因而不能形成焦点以致视力减低,并引起足以感觉到的光学缺陷。
  • 斜颈


   倾斜头部使事物减少变形,这种习惯在幼儿时期可发展为斜颈。

  • 力下降
由于不能清晰地将外界事物成像于视网膜上,散光患者的视力必然下降,尤其是中高度散光或逆规散光在生长发育期可加速近视化进程。散光长期造成的模糊影信号,会使双眼对聚焦信号的敏感性下降,导致眼的调节功能低下,这种误差信号可引起眼球代偿性伸长从而进一步加深近视发展。

  • 废用性弱视


   散光通常是天生的,无论看远还是看近,都不清楚,因而视力得不到锻炼,影响到视功能的正常发育,易于发生废用性弱视。

  • 视觉疲劳和视觉干扰
散光时我们需要对视网膜上的模糊图像不断进行精细调节,加上视物发生扭曲,故散光患者容易发生视觉疲劳,特别是远视散光患者。轻度散光可通过一些方法矫正部分视力,但这种不断加强的精神紧张和努力,易引起视觉疲劳和视觉干扰症状。
凡两个主经线互成直角,因而能够接受镜片矫正的散光,称为规则散光。两个主轴不成直角,而是斜向交叉的,叫双斜散光。如果一条子午线的弯曲度不规则,则在视网膜上不能成像。这种散光不能用柱镜矫正,称为不规则散光,临床上通常使用硬性角膜接触镜来矫正这种屈光不正。
不规则散光
顺规散光
斜轴散光
逆规散光
规则散光多数是由于角膜先天性异态变化所致,正常人出生后一般表现为顺规散光,但角膜微量的顺规散光通常会被晶状体逆规散光所平衡。顺规散光还可能存在晶状体散光以及一些后天引起的散光,比如经常揉眼、眯眼等,这样眼皮压迫角膜也会使角膜弧度改变发生散光并使散光度数增加。
规则散光可以通过框架眼镜矫正,中低度散光可明显改善症状,但对验配人员要求较高,若有矫正误差,会给患者造成新的屈光不正;高度散光和斜轴散光在使用框架镜矫正时,由于散光轴位和矫正镜片的片型等因素,会导致两个主方向放大倍率有差异,遂出现视物变形、扭曲等现象,成像质量难以接受。这些畸变可以通过把眼镜尽量移近眼球的方法来减轻,故最佳的矫正方式是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
在同一条子午线上,或同一条子午线上的不同部位,屈光力量表现不同者,称之为不规则散光。极轻度的各子午线上的屈光参差,被认为是生理性的,其程度较轻,可无感觉。明显的不规则散光,往往只有在角膜病变时才会发生,通常是外伤或炎症所引起的不规则愈合的后果,特别是溃疡之后。

  • 圆锥角膜

  • ​角膜瘢痕(外伤)

  • 角膜云翳

  • 角膜屈光术后


  • 角膜移植术后

假设有能矫正不规则散光的框架镜也只能在单一的注视方向矫正

框架镜难以矫正规则散光
RGP的角膜屈光重建
对于不规则散光来说,治疗非常困难,因为这类病在治疗时没有光学原则作为依据,必须用反复试验的办法,但往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耐心,仍然难以得到满意的结果,对于不规则散光而言,RGP硬镜是非常好的选择。且有研究表明RGP具有一定的延缓散光进展的作用。
全角膜镜-A 矫正高度散光
高度散光角膜地形图
高度散光荧光染色图
在临床上,我们知道RGP具有非常好的光学性能和视觉成像质量,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RGP配戴在角膜上使镜片的后表面与角膜前表面之间能够形成泪液透镜,从而矫正角膜散光,而这个泪液透镜是具有光学意义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在我们把隐形眼镜戴入眼内,这时镜片和角膜之间就会有空隙,角膜陡的方向空隙大,角膜平的方向空隙小。这时泪液的存在就会将大小不等的空隙填满,这样无论角膜是什么样的形态都会被泪液所代偿,自然角膜散光也就被矫正了。

散光度数较高或面积较大的角膜表面曲率差异较大,用常规的球面RGP肯定是无法获得良好的定位的,通常会镜片附着不稳定、中心定位不理想、有掉片、视力波动大、异物感强等问题。这与镜片内表面的形态设计和镜片直径有着直接的关系。


全角膜镜A中心平坦,与角膜最高点做顶点接触,按摩角膜,有效降低近视和散光。中央光学区较大,视力更稳定。镜片与角膜之间可存储更多泪液,利于缓解轻中度干眼症状。由于镜片类似巩膜镜的设计,直径较大及与角膜周边轻触定位,全角膜镜能容纳几乎整个角膜的隆起。通过泪液填充的效果,全角膜镜-A形成“镜片-泪液-角膜”这一新的光学系统,可矫正更高程度的散光。解决了普通RGP因为高度散光的角膜弧度差异明显而导致的镜片不稳定、易脱落或过于压迫角膜等问题。


全角膜镜A采用了逆几何全非球面设计原理,汲取了巩膜镜的设计理念,采用大直径和加大镜片矢高的设计,镜片中央基弧比角膜弧度更平,内弧与角膜只做顶点接触,而后渐进式地向周边弯曲延伸,形成渐进弧区,周边弧轻触角膜周边而定位。

  • ​基弧区:比角膜的中央基弧还要平坦,镜片内弧与角膜作顶点接触;


  • ​渐进弧区:可容纳更多的不规则角膜隆起和泪液,有利于视觉质量的提高和眼干涩患者的佩戴;


  • ​边弧区:轻轻接触角膜周边使其良好定位。

全角膜镜A的全非球面的设计是由三条非球面曲线组成的,组成的一条连续变化弧度的曲线,一体成型,沒有交接弧。

  • ​普通RGP的一般适应症(-20D~+20D)


  • ​高度角膜散光


  • ​术后不规则角膜


  • ​瞳孔较大易眩光患者


  • ​对舒适度要求较高者


  • ​有控制近视需求患者
(平坦型RGP有控制近视作用)

  • ​全非球面,一体成型,无交接弧,佩戴更舒适,更健康


  • ​直径、光学区大、逆转设计利于镜片定位,视力更稳定


  • ​高透氧 


  • ​可矫正散光至6.00D 


  • ​异物感低

 

  • ​可吸收紫外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