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像

-----------

什么是不等像

不等像是指两眼对图像大小或形状的感知差异。 

任何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等像,生理性不等像一般在1%以内,多数是在0.25%~0.5%之间,它能强化与增加立体视与空间感、距离感。 

当不等像>5%(光学相差>2.75D)时, 眼融像开始出现不同程度的难度,此时称为问题性不等像或是病理性不等像。但临床上建议当不等像≥3%时,需进行矫治。

不等像的危害

不等像会对患者的融合及立体视觉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若不等像超过3%,可能会出现视疲劳、头疼、复视、阅读困难、及立体视丧失等临床症状,甚至会导致斜视、弱视,生活质量和功能活动急速下降。

○ 斜视

屈光参差患者常出现斜视,由于缺乏双眼对齐的协调性,两只眼睛无法同时注视目标。斜视不仅影响双眼视功能及其发育,还会影响容貌,外观不美观,造成儿童心理自卑感,带来负面情绪。

○ 视疲劳

视疲劳症状很普遍,严重影响人们阅读和近距离工作的舒适性和持久性。调节功能异常是视疲劳的重要因素。看近的时候,双眼同步转动眼睛和动用调节才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屈光参差患者通常会出现双眼调节反应不等,即双眼注视同个物体,但左右眼产生的调节反应量不一样,眼睛转动的量和调节的量比值出现异常,导致视疲劳。

○ 融像困难

屈光参差左右眼像的大小存在差异,图像无法对准合并,可造成融像困难,出现复视或者抑制,容易出现眼睛疲劳、头疼、恶心、畏光、疲倦、头晕,视觉不适等症状。

○ 立体视下降或丧失

双眼图像信息通过大脑皮层分析,会把两眼分别获得的信息相互关联,从而形成立体视,双眼注视物体的时候产生立体感,感知外界物体三维立体空间结构和距离,是在融像基础上更高级双眼视功能。平时我们看的3D电影其实就用到了立体视。屈光参差的视物模糊和双眼像大小不等影响立体视功能,屈光参差越大,立体视功能越差,影响眼睛的发育。没有完善的立体视,则无法进行各类精细工作,给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不便。

○ 屈光参差性弱视

屈光参差超过一定程度,双眼视功能会被破坏,在视觉发育尚未成熟的阶段,为避免模糊物像的干扰,会不自主地对其采取抑制作用,从而导致单眼视,即只用视力较好的眼观看物体,另一眼则废弃不用。形成单眼视后,主视眼的视网膜不断受到正常的视觉刺激,通过视路将视觉信息传递至视中枢形成视觉,因此,其功能可以得到正常发育。而废用的眼睛由于模糊不清的物像导致其产生的信息被抑制,视中枢对该眼的视觉信息不作出反应,其功能无法得到正常发育,久而久之,便形成弱视。

影响视网膜的因素

01、人眼屈光系统:不同的人眼屈光度、眼轴长度会影响视网膜像的大小。

02、矫正模式:不同矫正方式导致光学放大率不一样,影响视网膜像大小。

03、感知大小:视锥细胞的发育影响视网膜像的感知大小。

镜片光学放大率

不同矫正方式导致光学放大率不一样,影响视网膜像的大小。

 

镜片放大率主要受镜片光度(F)、镜片主点与人眼主点的距离影响(d);距离固定时,镜片度数越大,放大率越大;度数固定时,距离越大,放大率越大。

视锥细胞发育影响感知像大小

等像:双眼视网膜像对应视锥细胞数量相同!视锥细胞是人眼的光感受器,视网膜像通过视锥细胞感知;视锥细胞的密度影响感知像大小。

 

  • 020-62935570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