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
-----------
什么是弱视
弱视是一种以视觉功能降低为特征的视觉系统疾病,大多数情况为单眼弱视,少数为双眼弱视。弱视是一种视力障碍,眼睛本身没有器质性病变,但因为眼睛和大脑协同运作问题而造成视力失调。
弱视在儿童时期非常普遍,全球的患病率在0.2-6.2%之间[1-4]。
——
弱视与年龄
弱视是由于生命早期的异常视觉经验而引起的,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学龄前儿童流行病学研究调查显示,弱视患病率、程度、预后情况均与年龄正相关,随着年龄增长,弱视患病率增加,程度加深、预后情况越差。
儿童视觉发育关键期在6岁以前。错过了这个年龄段,治疗难度会不断增加,成功率不断降低[5]。
弱视的分类
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称为弱视。
01.斜视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是指因斜视而引起的弱视。弱视儿童有斜视或者有过斜视,这就是斜视弱视。
02.屈光参差性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是指弱视儿童两眼屈光度数相差较大。国内规定,两眼的远视或近视度数相差在1.5D或以上,散光度数相差在1.0D或以上时,这种弱视就是屈光参差性弱视。
03.屈光不正性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均有明显的远视、近视、散光,不能双眼单视造成视物模糊,即使配镜视力下降也很快。
04.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幼儿期由于先天性白内障、角膜白斑、上睑下垂等眼病遮挡瞳孔,致使光刺激不正常进入眼内,剥夺了该眼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使得处于发育阶段的黄斑由于生理性视刺激不足,造成发育不良或停滞,这就是形觉剥夺性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为弱视中的一种类型,临床检查结果是双眼的屈光度数存在差异,屈光度高的眼睛易发生弱视。其中以远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多见。
屈光参差是弱视的关键因素
双眼屈光参差越大,弱视患病率越高,程度越深。
屈光参差值与弱视患病率的关系[6]
研究显示,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普遍存在不等像,立体视下降[7]。
屈光参差性远视性弱视
○ 儿童远视
人出生时,眼睛的屈光状态是远视,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远视眼会变为正视甚至近视[9-10]。如发育异常,可能会出现弱视和斜视等疾病[11-12]。
○ 远视性弱视
由于屈光发育的特点,儿童弱视常为远视性弱视,大多数存在屈光参差[13-15]。
○ 屈光参差性远视性弱视
儿童远视性弱视常常伴随屈光参差[14-15],屈光参差矫正的难点在于等像矫正。
弱视发病年龄早,难发现,难矫正。尽早的良好矫正是弱视治疗的关键
最新版美国弱视临床眼科指南(PPP)提出,弱视治疗的首先是进行光学矫正,其次才是遮盖治疗、药物和手术治疗[16]。在治疗儿童弱视时,良好的光学矫正至关重要。
如何矫正
同时矫正屈光参差和不等像,特别是在最初诊断为屈光参差时,可能会减少对屈光参差性弱视进行抑制的需要并改善其治疗效果。